|
|
走出綠化中的幾個觀念誤區 作者: 鄒建豐 |
又到一年一度的植樹高峰季節,記者在林業部門采訪,在與專家交談中發現,近年來,國內城市綠化經歷了草坪熱、大樹移植進城熱、南方熱帶樹種引進熱、香樟熱等,引出很多教訓。
人們逐漸認識到,看似簡單的造林綠化其實包含著很多科學道理,違背科學,單憑主觀意志尤其是長官意志行事就會造成很大損失。一些專家指出,在經歷了這個熱那個熱后,造林綠化中還有不少值得更新的觀念誤區。
縱觀前些年出現的這個熱那個熱,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普遍特征,那就是種植的都是單一品種,強調的都是景觀效果。為此,專家指出,要防止盲目跟風、重走彎路,首先要在觀念上走出誤區。
植物的作用具有多功能性,不僅可以美化環境,還有造氧、遮陽、除塵、降噪以及吸收廢氣、保持水土、增加濕度等功效。各地在制定綠化方案時,除了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地氣候、土壤環境的樹種,提高造林成活率外,還應該根據各地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突出某一方面的功能。
比如,南京素有“火爐”之稱,綠化時就應有針對性地選擇遮陽效果好的闊葉樹種,而不是趕時髦大種草坪。同時,南京還是有名的化工城市,化工污染嚴重,這就應該多種吸收有害氣體能力較強的綠化品種如夾竹桃、銀樺樹等。同時還應多種吸附灰塵能力強的樹種。
重人工造林綠化,輕天然植被保護,這也是當前造林綠化中的一個普遍現象。在我省綠化造林中,我們常看到有些地方嫌天然生長的林子不好看或者樹種經濟價值不高,毀掉后種上人工林,專家們認為,從生態保護角度看,這樣做完全是舍本逐末。
例如,我們在公路綠化時,常常是每隔十多米種一棵樹,看起來整整齊齊的。而記者在英國時見到,他們的做法與我們有很大差別。那里的公路兩邊混合生長著各種植物,不講究整齊劃一,完全是一副自然生長的狀態,透出一種濃濃的野趣。
在綠化管護方面,我們的日常做法中也存在著一些需要更新的觀念誤區。我們常看到勤勞的園林管理人員在認真地打掃落葉,清除雜草,其實,這完全是多此一舉。落葉看起來是無用的廢物,掉在地上還影響美觀,實際不然。
生態環境專家認為,落葉對環境有多種益處,它覆蓋在泥土上,晴天可以減少灰塵揚起,雨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還可為一些昆蟲提供庇護場所甚至可成為蚯蚓等的食物,落葉腐爛后還可成為樹木等的肥料。冬天,金黃色的各種形狀的落葉還成為一種景觀。
國外專家早就提出過“勿掃落葉”的呼吁,如今這一做法已成慣例,他們只打掃掉落在人們常行走的硬質路面上的落葉。不提倡清除雜草也是同樣的道理。有人認為樹下的雜草有礙觀瞻,把它們拔得光光的。
殊不知這樣一來,泥土裸露在外弊端更多,晴天容易起灰,雨天容易產生泥漿。人們常說西方發達國家環境干凈,一個月不用擦皮鞋,其中的奧秘在哪里呢?去過國外的人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那就是國外城市任何地方都看不到裸露在外的泥土,各種各樣的草把每一小塊土地都覆蓋得嚴嚴實實的,不起眼的小草起到了大樹起不到的作用。
還有一個需要更新的觀念就是如何看待踐踏草坪。在我們國家不少城市草坪旁都豎有“禁止踐踏草坪”的告示,不能踩踏草坪似乎成了一種常識和社會公德。這一點,國外的做法與我們完全相反,他們認為草坪就是給人踩踏的,人們在草坪上活動、休閑,可以放松心情,還能通過與大自然的接觸,激發起一種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專家們認為,觀念差距的背后是技術上的差距,國內的草坪品種和管護水平與國外有較大的差距,造成我們的草坪不耐踩踏,這方面急待提高。 |
|